《因果故事》--第一章 世間因果

原帖地址

http://www.淨土宗.org/淨土宗叢書/因果故事/因果故事2.aspx

3、現生善報

畫家的福田

從前,有個窮畫家把妻子留在家鄉,獨自外出謀生。經過三年努力,賺了很多錢,於是打點行囊趕回家鄉。

中途,他來到供養僧眾的法會上,非常歡喜,心想:我從未種過福因,現在遇到這麼殊勝的福田,怎麼能錯過呢?於是,毫不猶豫地把錢全部佈施出來。

妻子看到丈夫空手回來,憤怒地責問他。

丈夫回答:「我把財富貯藏在堅固的倉庫裏面了。」

「什麼樣的倉庫?」妻子問。

「尊貴的教團。」丈夫回答。

生氣的妻子把丈夫告到衙門。畫家受審時陳述說:「我並非把努力賺來的錢無謂地浪費掉了。我以前不知道種植福田,現在遇到供養僧眾的機會,心生歡喜,捨棄吝嗇心而佈施。因為我知道真正的財富並非錢財而是心的緣故。」

法官稱讚畫家的精神。很多人聽到他的陳述,大為感動。

後來,畫家的信用提高,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。(《離寶藏經》、《佛教聖典》)

見利思義

甄彬,梁朝人,困苦時曾以一束苧(可以織布)做抵押,向長沙寺借錢。贖回苧時,發現束內藏有五兩金子。甄彬心想:這不是我分內該得的,不能無故吞沒。於是送還寺庫。

梁武帝做平民時就聽說此事,對甄彬的人格非常讚賞,即位後便任用他,派他去帶郫郡做縣令。

同時就任縣令的還有四人,臨走時,武帝一一告誡他們:「身為地方長官,應以廉潔謹慎為重。」唯獨對甄彬說:「卿往日有還金的高尚美德,寡人就不必再用這些話相囑了。」(《南史 .甄法崇傳》)

德化一方

王昭素,宋朝酸棗(河南延津)人,學問淵博,居家不做官,有超卓行誼,為鄉人所稱道。

王昭素每次買東西,都隨賣主所說價格如數付錢,從不還價。商販們相告說:「王先生來買東西,不要索取高價。」

王昭素修整住宅,將椽(架屋頂木條)木堆積在門中。一天夜裏,一個盜賊前來撬門。王昭素發覺了,並不作聲,將椽木丟到門外。盜賊甚感慚愧,悄然離去,從此鄉里不再出現盜賊。

王昭素被宋太祖任用為國子博士,後告老還鄉,八十九歲去世。(《儒林傳》、《歷史感應統紀》)

仁慈

(一)

梁武帝斷酒禁肉,節儉愛民,即使在暗室中也衣冠整齊;執行死刑的那一年必先齋戒一個月,為死刑犯流淚;不興兵打仗,讓百姓休養生息,以天下為公。

梁武帝治國四十九年,享壽八十六歲。他的子孫在唐代為官,有八人當了宰相。(﹝清﹞周安士《安士全書》)

(二)

王曾,宋朝益都(山東昌樂)人,為人正直,心地仁慈。

宋真宗咸平年間,王曾參加禮部考試,途中住宿一家旅店,聽見附近有母女二人哭聲悲切,於是探問鄰居,得知她們因欠官債四萬,一時無法償還,只得將女兒賣給商人,母女就要遠別,因此哀傷哭泣。王曾憐憫她們處境淒涼,對那位母親說:「你的女兒可以賣給我,我往來仕途,你們母女也可時得一見。」於是拿出銀錢退還商人,約定三天之後前來迎娶。

過了三天,母女倆不見王曾前來,便到旅店打聽。店主對她們說:「王曾已經離開了。」她們這才知道王曾原來是位有心相助的仁人君子。

王曾到達京都,禮部和殿試都名列第一,後官至宰相,封沂國公。(《歷史感應統紀》)

(三)

劉大夏,明朝人,通曉兵事,深得孝宗信任。

劉大夏官任車駕郎中時,皇上命兵部審閱有關憲宗成化年間三保下西洋的舊案,擬定再派使者前往,以期獲得珍寶。劉大夏最先找到該案舊卷,便將它隱藏起來。兵部尚書項忠派官員複檢,找了三天也沒找到。這期間,有朝臣諫正,事情就此作罷。

後來項忠責難屬吏說:「庫中案卷怎麼會丟失呢?」

劉大夏在一旁笑著說:「三保下西洋,隨行軍民死者過萬,往返花費數十萬,縱然獲得再多珍寶,又有什麼益處呢?案卷雖然還在,也應把它毀掉,還追究什麼呢?」

項忠聽了,深有感觸,起身作揖而謝,指著自己的坐位說:「劉公陰德不小,這個位置不久將屬於劉公了。」

後來劉大夏果然升任兵部尚書。(《鑒綱》、《歷史感應統紀》)

忠誠

魯宗道,宋朝安徽人,為人剛直。

當他擔任太子諭德時,有一次在酒店飲酒,剛好真宗有事要召見他。使者在他家等候很久,他才從酒店回來。使者很不安地對他說:「皇上如果責怪,你將如何回答?」

魯宗道說:「照實回答。」

使者說:「如果照實回答,肯定會被聖上降罪!」

魯宗道正色道:「欺君之罪,罪過更大。」於是進宮謝罪說:「臣有老友來訪,因為家貧,沒有杯盤,所以與老友同往酒店宴飲,因而延誤,請陛下治罪。」

真宗聞言,不但不責怪,反而更加賞識他的忠誠,認為將來可以重用,並常將自己的看法告訴太后。到了年幼的仁宗即位時,太后臨朝聽政,魯宗道終於受到重用。(《宋史 .魯宗道傳》、《歷史感應統紀》)

清廉

孫謙,梁朝東莒(山東莒縣)人,曾任巴東、建平二郡太守,對百姓廣布恩澤,南方少數民族感恩圖報,爭相贈送珍寶。孫謙對他們多方勉勵,差遣他們回去,贈物一律不收。

南齊初年,孫謙當錢塘縣令,到任後簡化繁苛政令,常勸百姓耕田種桑,務必做到地盡其利,百姓深受感化,無人為非作歹,由此牢獄內竟空無一人。去官時,百姓感念他的恩德,以絲綢絹布相贈,孫謙辭謝不受。

由於他為官清廉,每次去官時都沒有私宅,只得借別人的車棚暫居。

梁武帝天監年間,孫謙當零陵太守,此前郡內常有猛獸出沒,孫謙到任後,就此絕跡;到了離任的第一天晚上,猛獸又開始為害百姓。

孫謙生活儉約樸實,冬天布被草席,夏天沒有蚊帳,然而夜間睡眠從未被蚊蚋叮咬,大家都覺得非常奇異。

孫謙安享天年至九十二歲。(《梁書.循吏傳》、《歷史感應統紀》)

拾金不昧

裴度,唐朝聞喜(山西絳縣)人,頗有豪爽氣概,唐德宗貞元年間中舉,累官中書侍郎,憲宗時位登宰相,封晉國公。

裴度少年時代屢試不中,洛陽有位相士說他形象不入貴格,會遭餓死之命。

有一次,裴度到香山寺遊玩,見一位婦人在寺內拜佛,爾後匆匆離去,遺落包裹一件。裴度拾起包裹追出去,但已趕不上了,只好等待來取,直到傍晚還不見婦人回來,就攜帶回家,第二天早晨又到寺院守候,見婦人匆忙跑來,邊找邊哭,說他老父含冤入獄,昨天向人借來玉帶二條、犀帶一條,非常貴重,要用來請托,替老父昭雪,不幸遺失。婦人淚下如雨,痛不欲生。裴度解開包裹查看,果然不錯,於是全數送還。婦人拜謝,願留一條贈送裴度。裴度笑著說:「我若貪圖此物,何必在此守候呢?」婦人再拜而去。

後來相士又見裴度,驚奇地說:「你必積過陰德,所以神色大不相同,前途萬里,不可限量。」

裴度就在那年中舉。(《歷史感應統紀》)

一念善因,終有善報

陰鏗,南朝時陳國人,博覽史書,善於賦詩,深受陳文帝讚賞,擔任晉陵太守。

有一次與賓客聚宴,見斟酒的人來回辛勞,親授美酒一杯、烤肉些許讓他分享,在坐賓客都笑他。陰鏗解釋說:「我輩終日暢飲,斟酒的人忙碌了一天卻不知酒味,這不近人情啊。」關顧之情流露言表。斟酒的人默默感念在心。

侯景之亂時,陰鏗被賊寇擒獲,忽然有人奮不顧身營救了他。詢問之下,那人竟是昔日宴會中斟酒的人。(《梁書.陰子春傳》、《歷史感應統紀》)

仁與不仁

宋將曹彬攻破遂州,將士們都要求住在城裏,曹彬卻命令不可離開軍營;抓獲的婦女集中在一起,派人保護,事平後讓她們各自回家,沒有家人領取的,就備禮嫁出去。討伐金陵時,首先焚香發誓:破城之日不殺一人。後來,曹彬的兒子都相繼為帥。

當時同朝的另一位將軍曹翰,因攻不下江州而大怒,大肆屠城,縱兵搶掠。他死後不到三十年,子孫中就有人淪為乞丐。(《宋史》)

碎碑刻碑

神醫孫思邈注有《千金方》,刻碑傳世。

有人為了牟取暴利,拓碑將藥方印成書賣,最後擊碎石碑。結果這個人被雷打死了。

另一個人為了濟世利人,再刻了一塊石碑。他夢見孫思邈對他說:「你命中無子,因為刻了《千金方》,當得貴子。」他果然生了兒子,日後大貴。(﹝清﹞周安士《安士全書》摘自《感應篇注》)

結草報魏

春秋時期,晉國有個大夫,叫魏武子。他有一個小妾,很受寵愛,沒有生過兒子。魏武子生病了,向兒子魏顆交待後事,談及這個小妾時,說:「她年紀這麼輕,我死以後,你就讓她改嫁。」

後來魏武子病危,時而神志不清,非常眷戀這個小妾,又囑咐魏顆說:「我死以後,一定要把她殉葬,讓她在地下服侍我。」

魏武子死後,魏顆按照父親清醒時的遺囑,讓她改嫁了。她的家人都很感激魏顆。

後來,魏顆與秦軍將領杜回戰於輔次。杜回是個有名的大力士,手提大斧,沒人抵擋得住。正在雙方戰得非常激烈的時候,魏顆看到一位老人結草絆倒了杜回。晉兵乘機上前,生擒杜回。

當夜,魏顆夢見老人來對他說:「我是你父親小妾的亡父,特來報你不把她殉葬的恩德。」(《左傳.宣公十五年》)

放下屠刀

永州張屠戶,附近寺院晨鐘一響,他就起床殺豬,天天如此。

一天夜裏,寺裏打鍾的僧人夢見十一個人懇求饒命,請求次日早晨不要打鍾。

張屠戶因沒聽到鐘聲,較晚起床,發現要殺的那頭豬生了十一頭小豬。張屠戶到寺院打聽為什麼早晨沒打鍾。打鍾的僧人把前一晚的夢告訴了他。

張屠戶很受震動,斷然放棄屠業,歸向佛門,專心誦經念佛十幾年,預知時至,端坐往生。

當地百姓給他修了一座小廟,把他的肉身放在裏面供養,作為後人學習的榜樣。(﹝清﹞江慎修《放生殺生現報錄》)

戒殺免災

清朝乾隆末年的一個重陽節,鎮江潤州河堤崩潰,氾濫成災,全村居民大都死於夢中。

此地居民都好殺生,若生女兒,多半溺死;常以田螺、青蛙為食;小孩很早就學會用刀割殺小動物,每次殺生都會得到父母的讚賞。

全村唯有孔婆戒殺。孔婆年已七十,但仍紡織賺錢,買物放生,逢人便循循勸導:「掃螺救蟻都是陰德,勿以善小而不為啊。」眾人譏笑她迂闊,她也不在意。

水災前一天,她的小孫子忽然得了瘧疾,她就帶小孫子到山上的寺院調養,竟得免遭災難。(《戒殺放生文圖說》)

戒殺延壽

華亭有一位姓趙的人,乘船前往清浦探親,途中忽見一個人立在船上,仔細一看,原來是死去的僕人。趙某驚問這是怎麼回事。亡仆答道:「我現在在陰司當差,今天要追捕三個人。」

趙某問:「這三個人是誰?」

亡仆回答:「一位是湖廣人,一位就是你所要探望的親戚。」至於第三個人,卻沒說出來。

趙某又問:「這第三個人該不會是我吧?」

「正是。」亡仆回答。趙某心中大駭。

一到親戚家,趙某就聽到內室傳出的哭聲,心裏更加害怕了,急急忙忙乘船回家。亡仆說:「用不著這麼驚慌,等到夜間我不來,你就可以免難了。」

「那是為什麼?」趙某問。

亡仆回答:「剛才在路上,我看見有人為你調解,說你闔家戒殺。」

到了後半夜,亡仆果然沒來,趙某也就沒事了。

時隔十年,趙某至今還健在。明朝萬曆丙午年(1606年)七月記此。(蓮池大師《竹窗二筆》)

護生現報

(一)

有個姓方的書生,在京城考完試回鄉,半路上雇來一個僕人。他們到家的當晚,方母劉老太太夢見一條赤練蛇對她說:「我常年住在你家庭院的深洞裏,見你從不把熱水潑到地上,很感激你護生的恩德。你家公子雇來的僕人是個強盜,五天後他的父親會來看望他。千萬要想辦法打發他們走,以斷絕後患。」

過了五天,僕人的父親真的來到方家。劉老太太就把那個夢告訴了兒子。於是,方家就給了僕人和他父親二兩銀子,打發他們走了。

半年之後,鄰縣發生凶案,僕人父子和他們的同夥都被正法了。(﹝清﹞江慎修《放生殺生現報錄》)

(二)

嘉善有個姓孔的人到親戚家做客,親戚準備殺雞招待他,他極力勸阻,親戚不聽勸,他著急地說:「我已立誓戒殺放生,絕不吃雞!」這才勸止住了。

晚上,他住在親戚家裏。朽爛的屋樑上掛著搗米的石杵,他就睡在下麵。夜裏一更多,他夢到有只雞來啄他的頭,趕也趕不走,他只好起身點燈。剛坐起來,那個大石杵就掉了下來,落在枕頭上。

他頓時明白這是雞來報恩。從此,逢人便用這件事來勸告別人戒殺護生。(﹝清﹞江慎修《放生殺生現報錄》)

放生現報

(一)

宋朝宣和年間,有個叫王煥的人得了重病,危及生命。夜裏,他夢見一尊金色的佛對他說:「你平常愛護動物,放生已經到了一萬,理當延壽。現在傳給你一個藥方,用茯苓、黃芩、地骨皮、甘草四味藥煎服,你的病就會好。」

他按方抓藥,果然治好了病。(﹝清﹞江慎修《放生殺生現報錄》)

(二)

清朝道光年間,湖廣總督林則徐曾敘述說:

我的朋友屠琴?,錢塘人,曾於辛巳年秋天身染重病,醫生又誤投藥劑,生命垂危。他於病中發誓利人濟物,懺悔業障,其他俗事一概不再牽掛。

一天夜裏,觀音菩薩感應入夢,對他說:「你前世在楚中做官,處事雖然公正,但過於苛刻,有傷仁厚,又常殺物命,因此得短命報。幸而你在病中發堅固誓願,念念以利人濟物為懷,沒有絲毫怨尤之心。按照因果的道理,放生可延壽加祿,你應當加倍努力。」

屠琴?大有感悟,闔家戒殺,時常買物放生。這年冬天,便被朝廷破格提拔為九江太守,次年春天,病體也痊癒了。

屠太守深恐人們不能信入佛法,寫了一篇《放生錄書後》,闡明不殺生的道理。(《戒殺放生文圖說》)

(三)

鎮江范某,妻子常年有病。有人給他出了個偏方:用藥米飼養一百隻麻雀,養二十一天,把雀腦挖出來吃。范某就買來一百隻麻雀,用藥米飼養。

一天,範某出遠門。妻子看著麻雀嘆息道:「為我一個人治病,害死你們一百條命。我寧願死去也不能這麼幹!」於是打開籠門,把它們放了。

範某回家,狠狠責備了妻子,可妻子一點也不後悔。

不多日,她的病竟痊癒了。(﹝清﹞江慎修《放生殺生現報錄》)

塑畫佛像

隴西的李大安,是工部尚書李大亮的哥哥。武德年間,大亮在越州做總管,大安從京城去看他。回來的時候,大亮派了幾個奴婢隨從大安一道回鄉。

大安他們行至谷州鹿橋,夜宿旅店。有個家奴想謀害大安,等他睡熟了,用一柄短劍刺殺他。短劍穿透他的脖頸,又紮在床板上。家奴來不及將短劍拔出,就倉皇逃跑了。

大安從夢中驚醒,呼喚奴婢。奴婢們見大安慘狀,想幫他拔去短劍。大安阻止說:「一拔劍就沒命了。你們先幫我拿紙筆來。」奴婢們連忙為他準備紙筆書寫遺囑,並到衙門報了官。

大安寫完遺囑,縣官也到了,急忙施救,拔去短劍,洗瘡加藥,大安於是昏絕過去。

他好像又回到夢中,忽然看見一個東西,一尺多長,四五寸厚,像一塊豬肉,離地二尺,從門口來到床前,發出聲音說:「快還我肉來!」

大安問:「我不吃豬肉,什麼時候欠過你呢?」

只聽門外有人說:「錯!非也!」先前那個似肉的東西隨聲從房門出去了。

大安的神識也跟著來到庭院,見庭前有灣小池,清淺可愛;小池西側岸上有一尊金色佛像,高約五寸,片刻之間,漸漸變大,化為一個僧人,身披嶄新的綠色袈裟,對大安說:「你受傷了嗎?我現在為你解除痛苦,不久你就能平安回家了。回去以後一定要念佛修善!」於是用手撫摸大安脖子上的傷口,然後轉身離去。

大安記得他袈裟的背部用紅色綢布打了一塊補丁,一寸見方,非常分明。

不一會兒,大安蘇醒過來,而傷口也不再疼痛了,還能坐起來吃東西。

十幾天後,京城的李家子弟將大安送回家鄉。大安就向家人述說此行的經歷。一位婢女聽了他的描述,激動地說:「主人剛剛出發的時候,太太吩咐我到像工那裏為主人造一尊佛像。他用油彩繪畫袈裟的時候,有一點朱砂滴到上面。我讓他擦去,他不肯。那個紅點現在還在呢,跟主人描述的一模一樣。」

大安於是就起來觀看佛像,發現袈裟背部的紅點宛然一塊補丁,不由得驚歎神異,從此開始崇信佛法。

大安的妻子夏侯氏是郎州刺史夏侯絢的妹妹。這個故事我第一次是聽夏侯絢講的。後來大安的侄子赴任大理寺卿,我又聽他講了一遍。(唐臨《冥報記》)

4、來生惡報

為什麼有的人幼年夭折?因為他們過去世以殺害動物取樂。

為什麼有的人成為悲慘的童傭?因為他們過去世虐待傭人。

為什麼有的人生為盲人?因為他們過去世曾隱瞞事實誤導他人,或用錯誤的藥方損傷他人的眼睛。

為什麼有的人今生聾啞?因為他們過去世用惡語對待父母。

為什麼有的人年輕禿頂?因為他們過去世採摘鳥類的羽毛,使它們不能飛行。

為什麼有的人駝背?因為他們過去世使牲畜過度操勞,受到傷害。

為什麼有的人肢體殘缺?因為他們曾用手勢恐嚇長輩或教士。

為什麼有的人找不到配偶?因為他們過去世沒有善待愛人。

為什麼有的人生不出孩子?因為他們過去世不喜歡孩子或墮胎。

為什麼有的人年幼時像孤兒一般孤獨?因為他們過去世曾獵取鳥類,使它們與父母分離。

為什麼有的人沒犯法卻被送進監獄?因為他們過去世曾提供假證冤枉他人。

為什麼有的人在這食物充足的世界還會被餓死?因為他們過去世雖然富有卻不願奉養年邁的父母。

為什麼有的人轉世為畜生?因為他們做人時的行為像畜生。

……(《生活課本》)

少女誣陷

一天,釋迦牟尼佛正在精舍中為弟子們說法,從外面走進一位懷孕的少女,指著佛陀說道:「沙門!你害得我好苦,你讓我懷了孕,卻惡意離開我,躲在這裏逍遙自在,現在,總算給我找著了,你說,你將如何安置我呢?」

原來,這是一位信奉外道的少女,其實並未懷孕,她是將木盆塞入衣內,妄稱有孕,以此來誣陷佛陀。當然,她的伎倆還是被佛陀的弟子們揭穿了。

眾弟子心中疑惑:為什麼獲得自在解脫的佛陀仍會遭受這樣的果報呢?

舍利弗代表眾弟子向佛陀請教。

佛陀開示說:「在很久很久以前,王城中有一位美貌的女子,名叫善幻,對修行者非常尊敬。時常受她供養的是無勝、常觀兩位法師。無勝法師修行非常精進,德行很高,因此頗受大眾的尊重;至於常觀法師,雖是一位修行者,世俗的習氣卻沒有除盡。

「善幻因為對無勝法師更為恭敬一些,所以供養得就比較豐厚。日子一久,常觀法師難以忍受這種差別待遇,嫉妒之火油然而生,在城中到處造謠,說善幻和無勝法師私通。」

佛陀說到這裏,停頓了一會兒,接著向弟子們說道:「你們知道那位常觀法師是誰嗎?就是我的前身。因為曾經惡意誹謗有德的修行者,所以墮入地獄無數時劫,受猛火燒身之苦。我現在雖然功德成就,但餘殃未盡,還要承受同樣的誹謗。」(《興起行經》)

出佛身血

佛住世時,提婆達多自立新佛,分裂僧團,為了早日取代釋迦牟尼佛,他竟多次設計暗害。

一次,他帶領徒弟們潛伏在耆闍崛山頂,等佛走過,將巨石推下。正當巨石急速下落的時候,守護王舍城的金毗羅神將巨石推開。巨石雖然沒有落在佛身上,但迸起的碎片飛濺在佛的小趾頭上,血流不止。

據《佛說興起經》記載,過去世中,釋迦牟尼佛曾將提婆達多推下山澗,並落井下石。佛的前生雖然為此遭受了無數劫的地獄折磨,今生還有餘報,被提婆達多的石頭砸傷。

提婆達多這次因為出佛身血,犯下五逆之罪,死後墮入無間地獄。(白毫光、趙怡平、林明珂《釋迦牟尼佛傳》)

金槍

一天早晨,竹林精舍的比丘們剛從城裏乞食回來,忽然感到房子和地面搖動起來,接著聽到有人驚呼佛陀受傷。大家相繼趕到佛陀的住處。

佛陀端坐在房中,傷口在腳上,阿難正在細心包紮,一根沾血的木棍橫臥在地上。大家都明白,佛陀一定是被木棍所傷。
「佛陀金剛不壞的身體,為什麼一根木棍就能傷害呢?」有弟子問。

佛陀開示說:「這就是業緣。說起來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了。當時我是個商人,和一位朋友渡海經商,不久就賺得一大筆錢。歸途中,我們的船停靠在一個港口,那是個繁華的都市。我的朋友被那裏的美女迷惑得六神無主,忘記了回家。有位好心的船夫告訴我們這個地方每年都要遭受海嘯的襲擊,再不離開,危險就要降臨了。我的朋友迷戀那座城市,對船夫的警告置若罔聞,我勸他也沒用,他完全失去了理智。船隻有一條,我不能拋棄他獨自先走。一天晚上,我們為此爭吵起來,在生死存亡的關頭,我氣極了,顧不了許多,抓起身邊的木棍向他揮打過去,他的腳被我打傷。現在,你們不難知道我受傷的理由吧?佛陀應化在此世間,就和眾生一樣,有生老病死,種如是因,得如是果,佛陀也不能違背因果法則。」(《佛教因果故事》)

馬麥

一天,佛陀帶領五百比丘來到毘蘭若村外的森林中。

毘蘭若村的村長是由婆羅門教轉信佛教的,聽說佛陀光臨,歡喜萬分,頂禮佛陀說:「佛陀光臨,不勝榮幸,請佛陀和諸比丘在本村作三個月的雨季安居,我願負責一切供養,請佛陀慈悲接受。」

「你的誠意我知道,但是我們人數太多,恐怕會麻煩你,還是不打擾為好。」佛陀說。

「不,佛陀!我們村雖小,還是有力量供養的,請佛陀無論如何都要接受!」

佛陀答應了他的請求。村長欣喜萬分。

外道聽說村長去請佛陀,憤憤不平,就在村長房中佈置了奇花異草,擺設了山珍海味,燈火闌珊,美女如雲。

村長一回到房中,智慧頓失,一夜尋歡,神魂顛倒。

第二天,村長吩咐道:「我從今天起,要在這樓閣中度過三個月的雨期,無論什麼消息都不要告訴我。」做了俘虜的村長全然忘記了供養佛陀的事情。

正在此時,毘蘭若村忽然遭了蟲災,全村陷於饑饉之中,沒人肯願意佈施佛陀和比丘們一點兒水米。佛陀和比丘們只得在村外忍耐著。

這時,由波利國來了一位販馬商人,帶了五百匹馬經過這裏,商人見大家忍饑挨餓,對一個比丘說:「我沒有什麼糧食可以供養大家,不過有給馬吃的麥皮,不知能不能解燃眉之急?」

經過佛陀允許,比丘們接受了商人的馬糧,把麥皮碾煮而食。

三個月就這樣在饑餓中熬過了,佛陀和比丘們消瘦異常。

在離開毘蘭若村之前,佛陀帶著阿難向村長辭行。

沉溺五欲的村長在樓上看到佛陀和阿難那消瘦的身影,一時茫然失措,等清醒過來,飛也似地跑到佛前,痛哭流涕,說:「佛陀!多麼可怕!我中了魔咒,竟欺騙了佛陀!請佛陀憐憫我,接受我的懺悔。我願從今天起一個月供養佛陀,將功補過。」

「雨季安居已過,很多眾生需要我們救度,我們馬上就要離開了。」佛說。

「請佛陀顧念我吧!」村長又轉向阿難,說:「阿難尊者,請你替我向佛陀說說情吧,至少明天讓我供養僧眾,請給我一個懺悔的機會。」

佛陀答應了他。

次日,村長將佛陀和比丘們迎到村中,盛情款待,並贈送了衣物和草鞋。

村長帶著全村人將佛陀和比丘們送到村外,灑淚揮手,自嘆善根淺薄,不能好好供養佛陀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驕慢

釋迦牟尼佛在鳩羅國說法的時候,途中遇到一個老婦人,名叫啖蔗樂,孤苦無依,給人做婢女,每天都要從井中汲水。佛陀讓阿難向老婦人乞一點兒水。

因為她曾於五百生中做過佛陀的母親,所以在為佛端水的時候,禁不住把缽放到地上,上前擁抱佛陀。

佛陀徵得主人同意,讓老婦人剃度出家,成為一名比丘尼。

她很快就證得了阿羅漢果,在佛陀的弟子中被稱為通經第一。

老夫人能如此快地證道,而出家之前又如此貧賤,許多弟子都感到疑惑,於是就請教佛陀。

佛陀開示說:「迦葉如來在世的時候,這位老婦人曾經出家修道,才智過人,這是她今生能很快成道的勝因。但她妄自尊大,常常譏諷長老們,因為這個惡緣,她今生生於貧賤之家。」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殺生

(一)

琉璃王為了報復釋迦族人當年對他的羞辱,率軍攻入迦毗羅衛城,燒殺搶掠。

目犍連尊者不忍釋迦族人盡遭誅滅,運用神通將五百釋迦族人攝入缽內,送至天宮避難。戰爭結束後,目犍連拿缽一看,五百人已成血水。

目犍連就向佛陀請示其中因緣。

佛告目犍連:「很久以前,此處是個大村莊,村中有個魚塘。一年,久旱無雨,魚塘裏的水乾涸了。村裏的人將池塘裏的魚捕撈上來,發現其中有一條很大的魚。那時,有一個從不吃魚肉的小孩,看到大魚,感到好玩,就用木棍在大魚頭上敲了三下。」

佛接著說:「那時的大魚,就是今時的琉璃王;那時的小魚,就是今時的琉璃王軍隊;那時的村裏人,就是今時被屠殺的釋迦族人;那時的小孩,就是我。我因未食魚肉,所以沒有被殺,但敲了三下魚頭,所以現在頭痛三天。」(廣化老和尚《素食的利益》)

(二)

古印度有位國王,名叫旃陀越,是位庸庸碌碌的昏君。他的夫人溫柔美麗,倍受寵倖,新婚不久就懷孕了。

後宮的妃子們本來對夫人就非常嫉妒,聽說夫人懷孕了,更加惱恨,於是就策劃陰謀,賄賂國王身邊的婆羅門,讓他們在國王耳邊說夫人的壞話。

一天,一位婆羅門告訴國王:災難就要降臨了,因為夫人所懷的是個怪物。

「有什麼辦法免除災難呢?」國王大驚失色,同時又捨不得夫人,「不會吧,夫人這麼賢慧,怎麼能身懷怪物呢?」

「大王!懷了怪胎的人是不能繼續留在世上的。」婆羅門堅定地說。

「可是,她沒有罪呀!」旃陀越王傷心地說。

「大王!為了國家,為了人民,非要這樣做不可!不能為一個人而不顧整個國家啊!請大王三思。」婆羅門勸道。

就這樣,無辜的夫人被處死了,屍體被丟棄在郊外的墳地裏。本來就快臨盆的夫人剛死不久就生下一個男孩,林中的猩猩、獼猴、大象共同撫養了他。

當男孩長到六歲的時候,佛陀經過這裏,用他的語言跟他對話,並把他帶到祇園精舍,給他起了個名字叫須陀,剃度他做了沙彌。經過幾年的精進修行,須陀證得了聖果。

在佛陀的勸說下,須陀回到祖國,播撒佛法的種子。

旃陀越王熱情地招待了須陀比丘,並告訴他自己的煩惱:他年紀這麼老了,還沒有一個繼承王位的太子。

須陀向旃陀越王顯現神通,並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國王,父子相認,悲喜交集。後來須陀繼承了王位,用佛法把國家治理得一天天興盛起來。

「為什麼懷了身孕的夫人被無辜賜死?為什麼沒有母親的嬰兒能活下來?」佛陀的弟子們非常疑惑這件事,就向佛陀請教。

佛陀就向他們開示了一段前世因緣:

「以前,拘先尼佛在世時,有位國王名叫弗舍達,時常帶人出城遊獵。一天,他沒打到獵物,正在煩惱之際,看見一頭母牛和它的小牛犢,國王端起弓箭就要射殺。這時,王后上前勸道: 『大王!小牛犢那麼可憐,就不要殺吧!』結果,母牛被殺了,牛犢未受其害。現在的須陀就是弗舍達轉生的;他的母親就是弗舍達的王后轉生的。」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(三)

阿育王有個兒子,名叫拘那羅,長得非常俊秀,很多女孩都喜歡親近他。

阿育王有位年輕的妃子,名叫低舍羅稀多,對王子一見鍾情。一天,她找到機會向王子表白,希望王子能夠接受她的愛。信奉佛教的拘那羅王子決不肯做顛倒倫理的事,並好言相勸。然而,癡情的王妃惱羞成怒,指使惡人挖掉王子的雙眼,又殺死了他。

知道這一消息,大家都覺得奇怪:生性善良的王子為什麼會得到這樣不幸的果報?於是一起請教一位有神通的尊者。

尊者答道:「很久以前,波羅奈國有位獵師,一年冬天,他在山中發現一個洞窟,裏面住著很多花鹿。他每天都從洞中獵取一隻花鹿帶回家,先挖掉眼睛,然後殺死,一年之後,這批可憐的鹿統統被打盡了。由於這個因緣,他生生世世都受挖眼後被殺死的果報。今日的拘那羅王子,就是當初的獵師。」

大家又疑惑地問:「既然獵師這麼可惡,為什麼又能生作王子呢?」

尊者說:「他的另一次前生是位雕刻匠。當時的國王不信佛教,毀壞了莊嚴的佛像。雕刻匠悲憫國王的無道,發心將佛像修好了。由於這一原因,他今世得生王家,可是殺緣未盡,仍然要受果報。」(《佛教因果故事》)

(四)

從前,印度有位虔誠的佛教徒,家住恒河邊上,樂善好施,遠近聞名,很多比丘都到他家受供。

可是,他的父親卻總是不肯捨棄屠夫職業。兒子雖然常常勸他,可他一點兒顧忌都沒有,反而責怪兒子設齋供僧、佈施窮人。

久而久之,比丘們也都知道了他家的情況,本想好言相勸,但礙於情面,不便開口。

沒過多久,老屠夫生了病,在一天早晨痛苦地去世了。

死後的屠夫轉生為恒河中的厲鬼,受盡百般痛苦。

有一次,經常受他兒子供養的比丘們乘船渡河。厲鬼露出半個身子,攔住渡船,說:「你們都是些壞人,我要把這條船打翻,讓你們全都淹死!」

一位年長的比丘大著膽子問道:「你為什麼說我們都是壞人呢?」

厲鬼大聲嚷著說:「我在世的時候,我兒子經常供養你們,你們既然知道我殺豬罪重,卻不肯教誡我,讓我現在受這般痛苦!我要索你們的命,同我在這兒一起受苦,才能熄滅我的仇恨!」

年長比丘同情地對他說:「現在你所受的痛苦,確實是殺業所招。可是,要了我們的命又有什麼用呢?殺人不是讓你的罪業更重了嗎?如果你肯懺悔的話,我們可為你超度。」

厲鬼接受了比丘的勸誡,隱身而去。

比丘們找到屠夫的兒子,為厲鬼做功德超度。

憑藉佛法的力量,厲鬼脫離了鬼身,超生天界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(五)

伍五娘,唐朝洛州人,龍朔元年(661年),死了一個多月後托夢給弟妹說:「我小時候身上長瘡,殺了一隻螃蟹塗在患處,病雖好了,但我現在墮到刀林地獄,有七把刀刺在身上,痛不可忍,希望你做佛事救我。」弟妹就把她生前的衣物佈施給淨土寺。寶獻法師為她書寫《金剛經》七卷。

寫完那天,弟妹又夢見伍五娘前來致謝說:「今天七刀都已拔除,蒙福托生了。」(《法苑珠林》)

見殺隨喜

釋迦牟尼佛在祇園精舍講經說法時,附近住著一位大富長者,剛為二十歲的獨生兒子辦完婚事,可是,結婚不到七天,兒子為了給新娘摘花,爬到很高的樹上,不小心摔了下來,失去了性命,全家人為此傷心哭泣。

佛陀憐憫長者一家,以「萬法無常」的道理安慰他們,並開示說:

命如華果熟,常恐會零落。已生皆有苦,孰能致不死?
從初樂愛欲,可望入胞影,受形命如電,晝夜流難止。
是身是死物,精神無形法,作命死複生,罪福不敗亡。
始終非一世,從癡愛長久,自從愛苦樂,身死神不喪。

長者請教佛陀:「我兒到底造了什麼罪業,為什麼這麼早就夭折了?」

佛陀告訴長者:「過去久遠劫之前,有一個小孩拿著弓箭在林中遊戲,他看見樹上有一隻鳥,想用箭射它。旁邊的三個小孩就慫恿道:『假如你能射下這只鳥,才算真的英雄! 』那小孩被美言所動,拉開弓箭,射殺了小鳥。三個小孩看了,不禁歡呼雀躍。

「這三個小孩因為見殺隨喜,所以歷生常受喪子之痛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,另兩位因宿世積福,一個生作天人,一個生作龍王。至於那個射殺小鳥的孩子,前世先作那位天人的兒子,中途夭折後轉生人間,成為你的兒子,死後又投生為那位龍王的兒子,出生的當天就被金翅鳥吃掉了,而那只金翅鳥,就是以前被他所射中的小鳥所化生的。

「現在,有三處在為這個兒子哭泣,一個是天人、一個是你、一個是龍王,你們同時在天界、人間、海中為失去愛子而傷心欲絕,這全是你們過去見殺生而隨喜的緣故。你們的兒子也因為過去殺害無辜生命而常受夭折之報。業因果報真是如影隨形、絲毫不差啊。」

釋迦牟尼佛又說偈開示他們:

神識造三界,善不善三處,陰行而默至,所生如回應。
色欲無色有,一動因宿行,如種隨本緣,自然報如影。

長者全家聽了世尊的開示,當下證得聖果。(《法句譬喻經》)

慳貪

(一)

很久以前,波羅奈國有個愛財如命的愚人,賺來一點錢就到城裏兌換成金子,時間久了,積蓄了七瓶金子。他在家裏挖了個地洞,把金子埋藏起來。

儘管金子藏得很隱秘,但他還是寢食不安,稍有點異常聲響就警覺起來,緊接著又產生瞋恨。

後來,他年老體衰,百病纏身,可仍然捨不得金子,不肯花錢醫治,輾轉病榻幾日就與世長辭了。

由於時刻掛念那些金子,他死後轉生為一條毒蛇,整天守著那棟空房子。

時間久了,房子漸漸破損,裏面又有蛇,所以沒人敢進去。

為了守護那七瓶金子,毒蛇死後仍生為毒蛇,這樣過了一萬年。

一天,它忽然厭煩了蛇身,並知道自己生生世世之所以不能超生,正是由於貪戀黃金所致,因此決定捨金造福。

主意已定,它離開了巢穴,來到路邊,躲在草叢中,探頭張望。

路上來了一位慈眉善目的年輕人。毒蛇高興地叫道:「仁者留步!」

年輕人聽到喊聲,停住腳步,四下觀看,卻不見有人。正想再往前走,毒蛇從草叢裏爬出來,擋住去路,說:「請不要害怕,我有事請你幫忙。」

年輕人看到毒蛇,撒腿就逃,大喊:「不要害我!」

「仁者!我沒有惡意,來!你跟我來吧!」毒蛇說。

年輕人既驚異又害怕,只好硬著頭皮跟它走。

毒蛇來到一處斷壁殘垣,在一個地方繞了一圈,對年輕人說:「這底下藏有黃金,請代我佈施供養。」

年輕人挖開土,找出一瓶黃金。毒蛇說:「你拿這瓶黃金到寺院裏,替我辦齋供養僧眾。不過,辦齋的時候你要用籃子把我帶到寺院,讓我禮佛,消除業障。」年輕人答應了它。

齋會那天,毒蛇被帶到寺院,專心聽經,生出無量的歡喜心。主持又為它授受三皈,廣說妙法。毒蛇歡喜信受,又帶領主持到藏金的地方,將剩下的六瓶黃金捐獻出來。

做完佛事後,毒蛇罪盡命終,轉生忉利天,天福享盡之後,轉生人間,成為佛陀的弟子,很快證得阿羅漢果。

他就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(二)

一次,目犍連尊者在吃飯之前觀察到一個可憐的餓鬼,身體如同燒焦了的柱子,肚大如鼓,喉細如針,口吐火焰,自燒臉面,無論什麼東西拿到嘴邊,都變成熔化的鐵水,饑渴難耐,整日哀號,東奔西走尋找食物。

目犍連尊者向佛陀請教這位餓鬼的前世因緣。

佛陀向會中弟子們說:「很久以前,舍衛城有個富人,雇來許多工人,榨取甘蔗汁出賣,生意非常興隆。當時,有位辟支佛到他家求取蔗汁。這人見了,心生恭敬,準備佈施,可是正巧有事需要外出,便叮囑太太: 『你代我拿些甘蔗汁佈施給辟支佛。』太太滿口答應,但正要取汁的時候,轉念一想:甘蔗汁來之不易,我們從來捨不得送人。如果今天佈施給他的話,以後不是會有許多人來要嗎?這樣生起了慳吝之心,便向辟支佛的缽裏倒入穢水,然後在上面倒一點兒甘蔗汁,端給辟支佛。辟支佛識破了她的伎倆,倒掉缽中的污水。這位慳貪的婦人不久命終死去,墮入餓鬼道,常受饑渴,常被業火燒身。她的苦報要經歷九萬年。」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瞋恚

(一)

須菩提少年時代與眾不同,性情多變,集聰明智慧、樂善好施、瞋恨熾盛於一身。

他家裏很富有,父親常常給他零花錢,然而他不願做金錢的奴隸,常常把錢施捨給窮人,有時看到衣衫襤褸的孩子很可憐,甚至把自己貴重的衣服脫給他們穿,自己則穿著短衣短褲回家。父親斥責他有失體面,他非但不聽,反而出口頂撞,最後父親決定不再管他了。

從此,須菩提更是我行我素了,見到自己喜歡的人,能把身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他,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,常常破口大罵,甚至拳腳相加,因此經常有人到他家裏告狀。家裏的人也管不了他,時間久了,誰也不理他了。

一天,須菩提在家裏實在呆不下去了,走到山林中,情緒很壞,風聲讓它生氣,鳥叫聲也讓他生氣,一個人無緣無故破口大罵。

山神勸他不要再折磨自己,建議他皈依佛,讓佛除掉他的瞋毒。

須菩提第一眼看見佛陀就心生歡喜。佛陀為他開示瞋恚的過患,並教他忍辱。這天,須菩提成為比丘中的一員,並很快成就了聖果。

弟子們問佛:「佛陀!須菩提以前造作了什麼惡業,今生常懷瞋恨呢?出家以後又為什麼這麼順利就得道了呢?」

佛說:「過去迦葉佛出世的時候,須菩提在長久的歲月中處處供養比丘。後來,有個比丘不領他的情,惹惱了他,他便罵道:『你這個比丘太可惡了,跟毒龍一樣。 』因為這個業緣,他五百世中受毒龍身,心常含毒。現在雖得人身,仍有惡習,常常生起瞋恨心。又因為他過去世供養比丘,種下無量福田,現在隨我出家,很快獲得解脫。」(林明珂《佛陀十大弟子傳》)

(二)

過去有位國王,名叫阿耆達,一生奉佛,嚴持五戒。在他臨終的時候,侍者拿著拂塵為他驅趕蒼蠅,時間久了,昏昏欲睡,一不小心將拂塵掉到他的臉上。國王生起 瞋恨心,隨即命終了。

因為這一念的瞋恨,阿耆達王墮為蟒身。

但又因為他一生修福,轉世未忘宿命,於是請求沙門給他受三皈五戒,由此脫離蟒身,轉生天上。(《增廣印光法師文鈔.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》)

愚癡

佛的弟子周利槃特是個極其蠢笨的人,可是他對佛陀有堅定的信心,依照佛陀的教示,六年之間專誦「掃帚」二字,最終獲證聖果。

多生以前,他是個養豬人。一天,他趕了一群豬到集市上賣,半路上要過一條大河,為了趕早市,他用繩子把群豬繫成一串,又怕它們狂叫,就用棉布堵住它們的嘴,拉著繩子強行過河。由於他的無知,群豬在河中喘息困難,還沒上岸就全部悶死了。

他的全部本錢就此喪失了,呆立河邊,想不出一條生路。

幸好這時來了一位高僧。在高僧的勸說下,他出了家。

由於無知而堵住豬嘴,傷害了很多生命,他今生遭受蠢笨的果報;由於前生出家修行,他今生能遇見佛陀,證得聖果。(《佛教因果故事》)

偽證

(一)

佛陀有位弟子叫實力子,雖生於富貴人家,但很有道心,隨佛出家,證得阿羅漢果。

本來阿羅漢是受人尊敬的尊者,但實力子卻時常受到別人的誹謗,這是什麼原因呢?

原來他在過去生中有這麼一段因緣:

有位富人結婚很久也沒有孩子,為了傳宗接代,就從鄰村娶了一位小妾。起初一家人感情都不錯,能夠和睦相處。

沒多久,事出所料,大太太竟有了身孕,生下一個男孩,五官端正,一家人都非常愛他。男孩通達事理,從不說謊,因此大家都稱他為「實語」。

實語漸漸長大了,母親也漸漸衰老了,當她發現丈夫更喜歡年輕漂亮的二太太時,非常嫉妒,就想找個辦法趕走二太太。一天,她對兒子說:「實語,我想向你爸爸揭露你異母的罪惡,你要為我作證!」

「母親!你要我作證的事是真有此事嗎?」實語問。

「實語!你是母親生的,母親疼你,你應該聽母親的話,不管是真是假,如果爸爸問你,你只管點頭好了。」

實語是個孝順的孩子,不敢違抗母親的命令。而他的母親竟喪盡天良地對丈夫說:「二太太有不正當的行為!你也年老了,她那麼年輕,難怪和外面的人私通!」

她丈夫聽了這話,並不相信,因為他瞭解二太太的為人。

大太太又說:「如果你不相信,可以問我們的兒子,他不會說謊。」

於是他們就把實語叫到跟前,問道:「實語!你知不知道異母的行為?」

實語正要開口,大太太急忙用手掩住他的嘴,說:「她算來也是你的母親,怎麼可以講母親的罪狀呢?如果真有不好的行為,你點點頭好了。」

受母親的指使,實語糊裏糊塗地點了頭,就此造下重大罪業。

他父親聽信了讒言,也不仔細調查,就把二太太趕回了娘家。

實語就是後來的實力子,由於幫母親做假證,雖然成了阿羅漢,還是遭人家的誹謗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(二)

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說法的時候,一件奇特的新聞在舍衛城傳得沸沸揚揚:一個富翁家裏生了個男孩,沒有耳朵,沒有眼睛,沒有手腳;在他出生前一百多天,父親就去世了。他有五個姐姐,沒有兄長,於是成了萬貫家產的繼承人。

「命運如此捉弄他,不知他前生造了什麼業因?」比丘們聽到這個新聞,向佛陀請教。

佛陀開示說:「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。有個富翁,生了兩個兒子,大兒子名叫檀若世質,小兒子名叫屍羅世質。檀若世質從小就誠實守信、扶危濟貧,長大後被國王任命為全國唯一的公證人──『平事 』,專門受理訴訟案件。他的無私和公正受到全國人民的讚譽。可是後來他犯了個錯誤,招致現在的苦果。當時有位商人,打算到海外做生意,就向屍羅世質借了一筆鉅款。他們到檀若世質那裏做了公證:一旦屍羅世質去世,債權由他的獨子繼承。多年以後,商人賺了很多錢,而屍羅世質也去世了。商人不想還債,就用寶珠賄賂平事的妻子。平事的妻子經不住誘惑,花言巧語勸誘丈夫不予公證,見丈夫不從,竟以死威脅。丈夫終於就範,對侄子和商人說: 『我實在糊塗了,記不得有這麼一回事了。』因為這個錯誤,他死後墮入地獄,受盡痛苦,後來雖然生到人間,還要承受五官不全的苦報。又因為他過去喜歡佈施,所以生於富貴之家。」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惡口

(一)

釋迦牟尼佛住舍衛城的時候,座下有位年輕比丘,名叫蜜勝,他前世作猿猴的時候曾向佛陀供養了一缽蜂蜜,因而得生富貴人家,長大後又隨佛出家。

在一次法會上,佛陀開示了蜜勝比丘的前世因緣之後,眾比丘問佛:「蜜勝的前世是什麼因緣墮為猿猴呢?」

佛說:「那是五百生以前的事了。迦葉佛在世的時候,有位年輕比丘偶然間看到另一位比丘跳過一條小溪,就取笑他的姿態像猿猴一樣。因為犯了惡語罪,所以墮為猿猴。」(《佛教因果故事》)

(二)

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園精舍說法時,有位比丘,名叫大哥羅,住在墓地,修習苦行,穿的是裹死人的布,吃的是祭奠亡靈的食物。有人出殯,他才能獲得一點兒食物,否則就要挨餓,因此,他看起來十分瘦弱,四肢無力。

一天,城中有位婆羅門逝世,他的女兒隨親族們來到墓地。當她看到大哥羅比丘,隨口對母親說:「媽媽,這位聖者好像瞎眼的烏鴉,守屍而住。」

有人把婆羅門女的話告訴了釋迦牟尼佛。佛告諸比丘:「那個婆羅門女作粗惡言,輕毀出家人,造此口業,損害自己,五百生中,常為瞎烏。」

不久,遠近的百姓都在傳言:「佛記婆羅門女五百生常為瞎烏。」

婆羅門女的母親聽到傳聞,趕忙帶著女兒來到佛前,懇求說:「請世尊寬恕小女無知,她說那種話並非惡意。」

釋迦牟尼佛說:「我怎麼會咒她受苦?因為她輕心粗語,造此口業,好在她不是惡意,才墮旁生,否則當墮地獄。」(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》)

惡訟

1923年冬,江浙一帶兵荒馬亂,尤其是瀏河地區,戰爭極為慘烈,鬧市成為廢墟。有一個六歲的啞童,家人在戰爭中全部喪生,他則被慈善團體救到上海,送到留養所。

十年之後的一天午夜,他忽然失聲狂呼,並能開口說話了!他告訴同室的人:「我在夢中回到家鄉,看見死屍遍野,慘不忍睹,在瓦礫當中,好像看見父母的遺骸。正在悽惶間,突然被一個婦人抱住了,受到驚嚇,就喊叫起來。」

第二天晚上,他又夢到那個婦人。婦人對他說:「你前世是個訟師,收了富人的賄賂,欺淩孤兒寡母,所以今世罰為孤兒,還要做十年啞巴,現在你該醒悟了!希望你以後多做善事。」說完就消失了。(無母居士《輪迴集》)

惡誓

(一)

釋迦牟尼佛在世時,有一位得到聖果的微妙比丘尼。一次,她向眾人述說了自己的遭遇:

我出生在梵志家庭,父親是我們國中最尊貴的人。

有一個梵志的兒子,聰明伶俐,聽說我長得端正,就送來聘禮,娶我為妻。我們成親以後,生了一個兒子。

過了幾年,夫家的父母相繼去世了。

後來,我又懷孕了,將要生產的時候,我對丈夫說:「我身懷六甲,污穢不淨,月份將足,眼看就要臨產了,恐怕有什麼不測,我們最好回我父母家。」丈夫同意了。

走在半路上,我的身體開始陣痛,於是我們就在一棵樹下休息,丈夫與我相隔一段距離睡下。

當夜我就生了孩子,污露流出。毒蛇聞到血腥味,就爬了過來,咬死了我的丈夫。

夜裏我連連呼喚丈夫,不見回答。天漸漸亮了,我掙扎著起來,去牽丈夫的手,才知道丈夫已中蛇毒而死,身體浮腫潰爛。我見到這種慘狀,當即昏迷過去。

我的大兒子看見父親身死,大聲號哭。我聽到孩子的哭聲,蘇醒過來。我讓大兒子騎在我的脖子上,又抱起剛剛出生的小兒子,一邊哭泣,一邊趕路。道路越來越荒涼險峻,沿途荒無人煙。

途中我們被一條大河阻攔,河水又深又寬。我將大兒子擱在岸邊,先抱小兒子渡河,把小兒子放在對岸,再返回接大兒子。大兒子遠遠看見我向他走去,就下到河裏,不想河水太急,大兒子站立不穩,向下游漂去,我趕緊去抓他,可是已經來不及了,眼看著兒子在水中浮沉,被河水吞噬。

我回到放小兒子的地方,可是發現小兒子已被狼吃掉了,地上只剩下一攤鮮血。我頃刻間失去了兩個兒子,頓時氣絕昏迷,過了很久才蘇醒過來。

我又繼續往前走,路上碰到父親的一位好友,他問我:「你從哪裡來,怎麼這麼憔悴?」

我就把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一一告訴了他。老人聽了我的遭遇,可憐我孤苦無靠,與我相對痛哭。我問他:「我父母和全家還好嗎?」

他回答說:「近日失火,你父母和全家老小全都死了。」我聽了這話,又一次昏絕過去。

老人同情我,將我帶到家中,悉心照料,把我視同自己的女兒。

有一位梵志見我相貌端正,要娶我為妻。我同意了,就和他生活在一起。不久,我再次懷孕了。

臨產那一天,我丈夫在別人家裏喝醉了酒,天黑以後才回來,當時我正反鎖著門,一個人在屋裏,孩子還沒生完。丈夫用力敲著門,大聲叫我,我卻沒法給他開門。

丈夫大發雷霆,破門而入,劈頭就打。我如實向他解釋,沒想到他反而更加憤怒了,抓過剛剛出生的兒子,將他殺死,並用牛奶熬煮,逼我吃下。

我非常惱恨,不忍食自己的親生骨肉,丈夫又對我百般毒打,我只好強忍著吃下。

食兒之後,我心中極為酸楚,感到這裏的緣分已盡,就偷偷地出走了。

我逃亡到波羅奈國,坐在城外休息。

城中有一位長者的兒子,妻子剛剛死去,埋在城外的墓園裏。他思戀妻子,天天出城到墓地哭泣。

他看到我,就問:「你是什麼人,為什麼一個人坐在路邊?」

我把自己的遭遇全都告訴了他。他很同情我,對我說:「你願意和我一起進園看看嗎?」我答應了他。

後來我們就成了夫妻。

可是,沒過幾天,長者的兒子身染重病,不久就死去了。

按照波羅奈國的風俗,主人生前要是有鍾愛的人和物,死後要一併合葬。於是,我和他一起被埋在地下。

我雖然被埋,但命不該絕。正巧有一群賊前來盜墓。墓被打開後,賊首見我貌美,就納我為妻。

幾個月後,賊首又出去偷盜,被主人捉住砍下頭顱。他的屬下將死屍拖回家來,按習俗,我又和賊首一起被埋。

我在墳中躺了整整三天,很多狐狸和野狗前來扒墳,想吃死屍,我因此又死裏逃生。

我深深自責:我到底有什麼宿業,在短短的時間裏遭受這麼多的痛苦!我該到哪裡度過餘生呢?

我又想起過去常聽說釋迦族的悉達多太子出家修行,成就道果,號為佛陀,洞悉過去未來之事,於是決定到佛那裏,尋得身心的歸宿。

我直奔祇洹精舍,遙見如來,猶如星中之月。

洞徹三世的世尊觀我應度,就出來迎接我。

我當時赤身裸體,沒有什麼東西遮蔽,就坐在地上,用手遮蓋前胸。

佛對阿難說:「拿來衣裳給她。」

我穿好衣服,對世尊稽首作禮,具陳自己的罪業和苦厄,最後,我向世尊祈求:「唯願世尊垂愍於我,收我為弟子。」

佛對阿難說:「將這個女子交給憍曇彌(意為「大愛道」),為她受戒。」

大愛道比丘尼便接納了我,並為我說四聖諦之法,我聞法之後,謹守戒律,刻苦精進,修成了阿羅漢果,得到了宿命通。
現在看來,今世的果報皆是宿世所造,真是分毫不差啊。

我是因為什麼樣的宿業,今生慘遭如此的罪苦呢?

說來話長。在過去很久以前,有一位長者,家中巨富,但沒有兒子。後來他納娶了小妾,這小妾雖然是小家之女,但卻美貌無雙,長者很愛戀她,不久,她懷孕了,生下一個男兒,長者和小妾把小兒視為掌上明珠,百看不厭。

長者的妻子暗自尋思:我雖出身貴族,但是沒有子息繼嗣,現今這小兒要是長大了,必然掌管家產,一切財物都將歸他把持,我白白勞苦一世,積聚了這麼多錢財,卻終將落得分文不得!不如早點兒將這小兒殺死。

長者的妻子主意已定,取來一根鐵針,刺進小兒頂門,直到鐵針沒到肉裏看不到為止。

小兒漸漸消瘦下去,十幾天後死了。

小妾非常懊惱,昏絕醒來後,懷疑是大婦所為,就質問她:「你為什麼如此歹毒,殘害這麼小的孩子?」

大婦當時就賭咒發誓說:「如果是我殺了你的兒子,就使我世世丈夫被毒蛇所殺,有兒子的話,就被河水漂走、被狼吃掉,我身被活埋,自食親子,父母大小都失火而死!為什麼要誹謗我?為什麼要誹謗我?」

這位長者的妻子,就是我的前身。我當時以為沒有什麼業因果報、罪福輪迴之理,誰知那時的賭咒發願,現今都一一報應了。

我今生之所以值遇世尊,得脫生死,那是源自往昔供養三寶的功德。

過去波羅奈國的大山裏,有很多辟支佛、聲聞和外道神仙。有一位辟支佛經常到城裏化緣。

有一位長者的妻子,見辟支佛威儀詳序,心生歡喜,就發心供養他。

辟支佛接受了她的供養,飛升虛空,身出水火,坐臥空中。

那位夫人見後,發願說:「我後世一定要修得道果,像你一樣。」

那位夫人就是我的前身,由於供養三寶的緣故,使我今生得見如來,心開意解,成就阿羅漢果。

我雖成就了道果,但每時每刻總有滾燙的鐵針從頂門刺入,又從腳下出來,晝夜疼痛,從未停止。

自己種植的罪業,縱使經歷無數的時劫,也要自己承受啊。(《賢愚經》)

(二)

釋迦牟尼佛住世時,一位名叫弗迦沙的商人在進羅閱城的時候被一頭母牛觸死。牛的主人怕它會帶來更多的麻煩,就匆忙把它賣了。

買牛的人牽著牛回家,半路上到河邊給牛飲水,哪知它突然獸性大發,兇殘地將新主人觸死了。新主人的家人勃然大怒,將牛殺死,挑到集市上賣。

一個農夫買下了牛頭,用繩子繫著牛角擔回家,半路上坐在樹底下休息,將牛頭掛在樹上,哪知繫牛頭的繩子突然斷裂,牛頭掉落下來,可憐的農夫當場被牛角刺死。

一頭牛一天之中竟然害死三個人!全城的人都紛紛議論這件不尋常的事。

消息傳到頻婆娑羅王耳中,他也覺得不可思議,就去請教佛陀。

佛陀解釋說:在過去世中,有三個商人相約到外地做生意,為了省錢,決定不住旅館,到一位老婦人家借住,並約定付給租金。但到了第二天,這三個商人趁著老婦人外出,竟偷偷溜走了。老婦人回家發覺此事,非常憤怒,就追上去向他們索要租金。三個商人見老婦人年老可欺,不僅賴帳不還,還用惡言侮辱她。老婦人無可奈何,憤怒地詛咒說:「你們這些無賴,欺負我年老孤單,以後一定會有報應的!今生我奈何不了你們,來生我一定要你們以命償還!」

那頭凶牛就是老婦人的後世,而同日被牛觸死的三個人就是欺負老婦人的那三個商人。(《法句喻經》)

非禮

佛陀住世時,五百名弟子濟濟一堂,各各自述前世因緣。佛的堂弟迦耶尊者述說了自己的多生苦報:

「我在多生以前是個賣香的人,因為常常親近佛教大德,也懂得一些佛理。我的香很出名,生意非常好。有一天,一位漂亮的少女來店裏買香。這位少女天生麗質,華貴的服飾使她更顯得楚楚動人。我頓生邪念,握住少女的手臂。少女正顏厲色地表示不可侵犯她。好在我有一念悔罪之心,趕緊把手縮回來。可是已經太遲了,邪念一生,罪業已經成立,命終之後就墮入燒手地獄。在地獄中受苦的時候,我時時發願懺悔,終於,地獄的火熄滅了,地獄的苦報也盡了,從此還生人間。雖然生在人間,但右臂常常如同枯木,血氣不能流通,非常痛苦。這樣經歷多生,終於遇到佛陀出世,出家做了沙門,證得阿羅漢果,得到了永恆的解脫。」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浪費

有一位老婦人曾在官宦人家的廚房裏做事,常常做出過多的飯菜,吃不完就丟棄在水溝裏。

一天,她病死之後又活了過來,說:「我看到有兩船遺棄的食物,又髒又臭。有人用鐵鞭子打我,說這是我生前丟棄的食物,並且還逼著我吃。沒辦法,我勉強吃了幾口,一吃下去,肚子就發脹,疼得受不了,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吃得完,怎麼辦?!」說完之後又死了。(《集福消災之道》)

吝嗇

波羅奈國有個富翁,名叫日難,生性吝嗇,每天不到黃昏就吩咐看門人把門關起來,有人來乞討,堅決予以回絕。

日難有個兒子,名叫栴檀,同父親一樣慳貪。

日難壽終之後,投生為一個體弱多病、被丈夫遺棄的盲婦的兒子,眼睛也看不見。母子倆住在一間破茅屋裏,過著乞討的生活。

盲子長到七歲,學會了自己乞討。一天,他來到栴檀家門口,正好守門人去了廁所,盲子竟摸索著進入中庭。栴檀看見一個乞丐進來了,非常生氣,責問守門人。守門人生怕主人加罪,粗暴地把盲子拖到外面。盲子跌得頭破血流,大聲哭喊。盲婦循聲找到兒子,不平地說:「什麼人這樣喪盡天良,捶打看不見的孩子!」

佛陀憐憫他們,就來到他們的茅屋,用手撫摸盲子的頭。盲子被佛愛撫,頓時雙目開明,跌破的傷口也癒合了,而且知道了自己的前生,痛恨前世不知佈施,現在才受如此苦報,祈求佛陀開示。

佛陀就為大眾說因果法。所有的聽眾都得到大利益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愛財如命

(一)

佛陀在舍衛城教化的時候,有一天,慢步走到都提家中,不巧,都提有事出去了。

都提家裏養了一隻白狗,食有美味,臥有床具,備受寵愛。這時候,白狗正蜷縮在床上,見佛陀進來,便跳下床大聲狂吠。

佛陀憐憫地對它說:「白狗!你過去世愚癡邪惡,愛財如命,不肯佈施,所以墮落到畜生道,現在應該覺悟了。」

白狗聽了佛陀的話,心中難過起來,憂愁而臥,不飲不食。

都提回家,見自己的愛狗悶悶不樂,便問家人:「有什麼人欺負我的狗了嗎?」

家人回答:「剛才佛陀來過。」

都提立刻找到佛陀,問:「我家的白狗一見了你就不吃不喝,這是怎麼回事?」

佛陀心平氣和地說:「都提!你家的狗是你父親轉世,不信你可以回家問它。」

都提驚疑不止,追問道:「佛陀!怎麼會這樣呢?」

佛陀開示說:「因為你父親生前慳貪愛財,不肯佈施,把許多財寶埋在地下,死後沒有一個人知道財寶藏在哪裡。你回家可以叫白狗指示藏寶的地點。」

都提回家對狗說:「如果你真是我父親,應該起來吃飯,而且指示藏寶的地方!」

白狗立刻起身,走到生前臥室,趴到床下。都提心中明白,親自挖地,果然得到許多財寶。都提不禁目瞪口呆,心裏有說不出的滋味。

經過佛陀再次開示,都提獲得無上法喜,從此不再像父親那樣做守財奴,而變得樂善好施了。(《中阿含經》)

(二)

從前,有兩個兄弟,父母早亡,家產富足,以無法孝養雙親為憾。

但兄弟二人的志趣大不相同。哥哥好道義,弟弟愛理財。好道義的哥哥經常施捨別人,所以家財日益減少;愛理財的弟弟苦心經營,所以家財與日俱增。

弟弟對哥哥非常不滿,一天,他忍不住對哥哥說:「父母留下財產給我們,我們應該體諒父母的慈心,努力經營,發揚光大,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靈。而你一天到晚跟隨那些沙門聽經,難道他們會給你錢財嗎?你一天天貧困下去,不但對不起父母,而且還要被鄰居恥笑!」

「弟弟!你說的話我都瞭解,這只是世俗之見。發展父母遺留的產業,除了你自己得到更多的享受之外,父母得到什麼利益了呢?我持戒行善,供養三寶,以此追薦父母,使他們離苦得樂,轉生善趣,最終解脫生死煩惱,這才是真正的孝道。財富所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、虛幻的,是苦惱之本;而我追求的,是永恆的快樂。」哥哥說。

弟弟見說服不了哥哥,一言不發,氣憤地離開了。

後來,哥哥捨家棄欲,專心求道,日夜精進,成就了阿羅漢果。

弟弟為家業日夜操勞,忙得頭昏腦脹,對人生的解脫當然無暇顧及,結果,萬貫家財也阻止不了死亡的降臨。

「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他因過分貪欲,墮落惡趣,轉生為牛,被商人買去拉鹽,勞苦不堪,還要遭受鞭打,慘不忍睹。哥哥就開導它說:「弟弟!你一生所積攢的家產,現在到哪裡去了呢?你素來輕視佛法,以錢財為至寶,如今佛法使我解脫生死,而錢財卻使你墮落為牛!」

哥哥運用神通使牛了知前世。它雖不能言,但開始悲泣,後悔過去不聽哥哥的勸告。

哥哥知道弟弟已深自懺悔,就向牛的主人請求買下它,並說明緣由。牛的主人聽了毛骨悚然,主動將牛贈送給他。他就把牛牽到寺院放生,並讓它歸依三寶。不久,牛死了,生到忉利天。

牛的主人也深感輪迴的可怖,開始專心學道,最終也成就了聖果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缺斤短兩

唐朝的時候,雍州萬年縣有個姓袁的人,妻子姓謝,永徽末年去世。龍朔元年八月,報夢給女兒說:「我在世的時候做小鬥賣酒,多得的錢太多,所以今生就在北山下給人家做牛,最近又賣到法界寺旁的夏侯家耕田,非常辛苦,希望你能把我贖回。」女兒醒來後,哭著把夢告訴了丈夫。

次年正月,法界寺有位尼師來訪,夫妻倆就向她詢問此事,並準備了錢,到夏侯家贖牛。

牛一見女兒,就兩眼流淚。女兒把牛買回家,盡心飼養。

京城的一位王妃聽說此事,就喊他們去,並贈送了一些錢物。(《冥報拾遺》)

怨冤相報

很久以前,有兄弟兩人到異國經商。弟弟求見國王。國王看中了英俊瀟灑的弟弟,打算招為駙馬,並讓弟弟獻上了許多珠寶。

後來國王見到了哥哥,看到哥哥儀錶堂堂、舉止文雅,就改變了主意,準備將公主許配給哥哥。哥哥認為國王的做法不合禮儀,就婉然拒絕了。

公主在高臺上望著兄弟倆遠去的背影,憤恨地說:「這個沒心沒肺的哥哥,我轉生為惡鬼也要吃你的肝!」

經過無數次輪迴,某一世,公主與弟弟一起投生為鱉,結為夫婦,而哥哥則投生為獼猴。「弟弟」仍與「哥哥」親近,經常到獼猴那裏玩耍。

因為丈夫經常不在家,鱉妻對獼猴產生了怨恨,就假裝得病,告訴丈夫:「我的病很重,只有獼猴的肝能治這種病。」

被逼無奈,雄鱉找到獼猴,對它說:「以前總是我來打擾你,今天到我家坐坐怎麼樣?」於是,獼猴就跳上鱉背。

到了河中央,鱉對獼猴說:「你知道嗎,我所以請你來,是因為我老婆得了病,要用你的肝治病。」

情急之下,獼猴靈機一動,說:「你不早說!我把肝忘在樹上了。」

鱉信以為真,馱著獼猴上岸取肝。獼猴跳到岸上,對鱉說:「天下最愚蠢的就是你呀,哪裡有肝掛在樹上的?我們如此相親相敬,你卻想害我性命!從今以後我們各走各的路吧。」(《六度集經》、《生經》)

懶散和抱怨

有一次,波斯匿王路過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道場,聽到一位比丘誦經的聲音,感到非常好聽,就對佛說:「假如能請那位誦經比丘出來,讓我們見一面,我願意佈施十萬文錢。」

釋迦牟尼佛答道:「我建議大王先行佈施,然後再請那位比丘出來。否則,等大王看到那位比丘以後,就一定不會佈施了。」

波斯匿王只好照做。當他見到那位比丘以後,真的後悔起來,沒想到聲音清脆洪亮的那位比丘,居然是一位個子矮小、面貌醜陋的人。

他問佛這是什麼緣故。佛說:「從前,迦葉佛滅度以後,國王要為他修一座很高的塔,命令四位大臣監工。其中有一位大臣很懶散,國王就責備他,那位大臣抱怨說: 『這座塔太大了,何時才能完工呢?』可是,等到快要完工的時候,他看到塔尖很莊嚴,就佈施了一個寶鈴在塔上。因為他懶散和隨便發怨言,所以五百世中身材都很矮小,又因為他掛了一個寶鈴在塔上,所以五百世中聲音都非常洪亮、悅耳。」(《賢愚經》)

阿難的前世情緣

阿難長得英俊瀟灑,文殊菩薩曾用「相如秋滿月,目似淨蓮花」來稱讚他。

一天,口渴難耐的阿難向一位正在汲水的少女乞水。這位少女名叫缽吉帝,是被人們稱為賤民的摩登伽族人。和貴族少女一樣,她對阿難仰慕已久。她見阿難前來乞水,受寵若驚。

阿難喝過水,向少女道謝,對她突然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。

少女望著阿難遠去的背影,心生愛慕,從此陷入初戀的相思之中,終日魂不守舍。

在母親的再三追問下,她道出了實情。母親不忍心女兒一天天消瘦下去,打起了歪主意:娑毗迦羅先梵天咒能迷惑男人,如果把阿難騙到這裏,請人念咒,讓他們生米煮成熟飯……

一天,波斯匿王舉行盛大齋會,佛和弟子們都在邀請之列。阿難因為外出未歸,沒能趕上齋會,便獨自到城裏托缽。經過摩登伽少女門前時,少女笑盈盈地迎接他,「阿難比丘,你還記得我嗎?」

阿難確實沒有忘記這位美麗的姑娘,微笑著點點頭。

少女激動地拉住阿難的手,說:「跟我回家去吧,到我家受供。」

阿難神情迷茫地跟在少女後面,來到少女的閨房,像木頭人似的任由擺佈,心裏想擺脫,可又無能為力。

此時,王宮中的齋會剛剛開始,釋迦牟尼佛知道阿難被魔咒所困,無力解脫,便吩咐文殊菩薩用楞嚴咒救護阿難。

文殊菩薩趕到少女家,用楞嚴咒破了娑毗迦羅先梵天咒。阿難猛然醒悟,擺脫了少女的糾纏,狼狽不堪地回到精舍。

摩登伽少女不甘心就此罷手,天天在精舍門口等候阿難,阿難到哪裡,她跟到哪裡。阿難無奈,求佛幫助。

佛說:「明天你把那位姑娘叫來,我和她談談。」

第二天,少女隨阿難來見佛。

佛沒有責怪她,慈悲地對她說:「你想嫁給阿難的心情我理解,可阿難畢竟是個修行人,你要嫁給他,必須先出家修行一年。」

少女滿口答應。

佛說:「出家必須得到父母的同意,你父母同意你出家嗎?」

「佛陀!從小到大我父母全聽我的,他們肯定同意我出家。」

就這樣,摩登伽少女歡歡喜喜地削了發,成為比丘尼中的一員。

出家後的缽吉帝在佛法的感化下,熾熱的心一天天平靜下來,逐漸明白過去對阿難的執著是愚昧的。

佛陀告訴弟子們:阿難與缽吉帝五百世以前在一次偶然邂逅中相視一笑,從而引出今生這段情緣。

此後,缽吉帝更加精進修行,成為比丘尼中的佼佼者,比阿難還早證得聖果。(林明珂《佛陀十大弟子傳》)

餓鬼的前因

目犍連尊者常常觀察六道眾生的善惡果報。

一天傍晚,他在恒河邊靜坐。不一會兒,附近聚集了很多餓鬼,想從河裏取水解渴。但另有一個兇惡的守水鬼,手持鐵棒前來驅趕,眾鬼因此不敢靠近水邊。

目犍連尊者端身正坐,見眾鬼受罪不同,就把他們叫到跟前。眾鬼就向他請問自己的罪業因緣。

第一個鬼問:「尊者!我常患饑渴,聽說恒河水清涼甘美,但取飲的時候水就沸騰了,只要飲上一口,腑髒都會焦爛,且有守水鬼追打。請問尊者,我做了何種罪業,以至於受到如此苦報?」

目犍連尊者觀察他的三世因果,告訴他說:「你前世是個算命之人,說話虛多實少,隨心而談,貪圖錢財,迷惑眾生,所以才有如此業報。」

第二個鬼問:「尊者!很多兇猛的大狗常來吃我,肉吃盡了,風吹骨頭,又再復生。不知是何前因?」

尊者說:「因為你前世殺雞宰羊,祭神拜天,所以受此報應。」

第三個鬼問:「尊者!我腹大如甕,咽細如針,見到美味也無法進食。不知是何因緣?」

尊者說:「你前世為官,自恃豪強,魚肉百姓,恣情縱樂,所以受此果報。」

第四個鬼問:「尊者!我身上長滿口舌,血液從下湧上,頭大如鬥,血管破裂,命如遊絲,不知是何原因?」

尊者回答:「你前世喜歡撥弄是非,說長道短,增人苦惱,所以受此惡報。」

就這樣,許多餓鬼一一詢問往昔罪業,目犍連尊者也一一作答。(《佛教故事大全》)

應付經懺

浙江烏鎮利濟寺住著師徒二人。由於他們謹慎厚道,所以來寺請求作經懺的人一天比一天多,老師父也就漸漸富起來了,但他的性情卻變得越來越吝嗇,既捨不得自己享用,又不肯佈施他人。

後來他得了病,族人把他接回家調治,不久他就死了,平生積攢的錢財全部落入族人手裏。

十年後,他托夢給親友:「我因為生前經懺做得不完整,陰府考核極嚴,所受報應苦不堪言。世間傳說替人念經拜懺如果念錯念漏,到了陰間要借閃電的光亮讀還,這確實不是捏造的啊!」

這段話聽起來實在太可怕了!我把它記下來,以警誡那些盡日忙著應付經懺的人。(蓮池大師《竹窗三筆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