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貼自:http://www.book853.com/show.aspx?page=2&&id=2436&cid=25
作者:果卿及果宏
現實生活中,面對諸多的不如意,我們不明事緣,往往不知所措,倍感艱辛與苦惱。佛在多部經典中,都闡述了宇宙的真理——因果律,這是真實而不虛的。種下去的種子,因緣成熟必定是要開花結果的,不論善與惡。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受佛法化,依佛行持,攝心為戒,清淨自己的身、口、意,謹於言而慎於行,念念是善,人世間就不會有這麼多的苦難。下面這則真實的因果故事,再次為我們敲響了「善惡之報、如影隨形」的警鐘。
在一位佛友家中,有一位面容愁苦、心力交瘁的中年婦女帶著祈盼的眼神問道:「果宏居士,我有件為難的事想請您指點一下?」我示意她:「請講。」於是她指了 一下身旁坐著的一位中年男子說:「這是我先生,我們婚後生了一個兒子,由於我們工作繁忙,無暇照顧孩子,我的母親也就是孩子的姥姥,責無旁貸地擔負起照顧孩子的重任。所以兒子是由老人一手帶大的,和老人的感情無比深厚。因為姥姥格外疼愛這個孩子,處處事必躬親,不讓外孫作任何事情,都八、九歲的孩子了,仍讓姥姥給他洗臉、洗頭、洗澡,甚至長到十歲了,吃飯還要姥姥餵,不餵就不吃飯。在孩子十三歲時,姥姥身體每況愈下,年事已高的老人,心有餘而力不足,沒有精力再伺候外孫了,就把孩子交給我們,讓我們自己帶。孩子十幾年的不良生活習慣,我們夫妻倆早就看在眼裡,急在心上,雖然多次規勸祖孫二人,卻又無力改變現狀,現在機會來了,我們下決心要改變這個孩子,讓他自立、自理。可是不曾想,煩惱的事兒卻接踵而至。早晨不幫他穿衣服,他就不起床,十三歲了,刷牙還得我幫著刷,臉也得我幫著洗,不把飯菜端到眼前他就不吃飯,一直到背上書包上學、出了門,我們全程跟班兒似的伺候才算完事兒。都不好意思跟您說,現在這孩子都十六歲了,洗臉、洗澡、甚至洗屁股還得我這個當媽的伺候,一切都沒有辦法改變。可是,他在學校裡各方面表現得和一般同學們都差不多,沒有什麼異常。我們夫妻倆想到這孩子在家裡的種種表現,這種衣來伸手、飯來張口,肩不擔擔、手不提籃的『少爺』生活,將來怎麼立足於社會,怎麼生存?我和他爸爸每天都在為這孩子流淚,我簡直就不想活了!求您救救我們吧!」
面對這位痛不欲生形容憔悴的母親,我百感交集,在這嘔心瀝血的養育之情中,承受著多麼沉重的果報啊,我不禁感慨因果規律絲毫不差,這是一段讓人警覺的因果故事:
在古時候,一個富貴的大家庭中有一位小少爺,他的母親將他視為掌上明珠,極盡能事地滿足他的一切要求。在少爺身邊除了保姆、侍女外,他的母親又吩咐一男僕、一女僕也來伺候他,陪他玩耍。小少爺在生活中與兩位伺候他的僕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視他們倆為自己的親人。後來小少爺漸漸長大,對兩位僕人更是呵護有加,百般縱容。可是,兩個僕人,卻依仗少爺的信任,胡作非為,時常盜賣少爺的物品乃至偷拿錢財,到外面吃喝玩樂,他們盜財盜物無可計數。他們倆不但不思改悔,甚至狼狽為奸,謀劃劫財逃走,最終未能如願……韶光易逝,過去世就這樣匆匆而過。如是因,如是果。這一世,前世的兩位僕人就是他們夫妻倆,少爺成了他們(兩位僕人)的兒子,他們之所以這麼辛苦照顧孩子,是因為他們欠債的果報。又有孩子前世母親來作他的姥姥,依舊溺愛這寶貝外孫,而夫妻倆面對前世的女主人自然不敢放肆,言聽計從,何況她今世又成了他們的母親。因姥姥嬌慣外孫,他們開始認為是理所當然的,後來想管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。前世種的因,今世得的果,這就是夫妻倆應該承受的果報! 面對這位泣不成聲的母親,我語重心長地說:「不能再恨自己的兒子了,更不可以抱怨生活,要心甘情願地去接受。現在明白了因果,要深刻懺悔自己前生造下的罪孽,不能恪守本分,偷竊主人的財物,自以為佔了便宜,沒想到這一世成了還債人,真是苦不堪言。從今天開始,希望你們在佛前虔誠懺悔前世的罪業,在持戒茹素的前提下,每天都要為前世那位少爺誦一部《地藏經》,用以增加他的福報和慧命。併力勸你們的母親——孩子的姥姥來勸說你們的兒子:長大了,要自己照顧自己生活起居,如果再不能學會自理,將變成一個無用之人,會被社會所唾棄。如果姥姥能如此勸告外孫,你們兒子會聽姥姥的話的,再加上你們的懺悔誦經,你們兒子會很快轉變過來,因為他不是不會做,而是因為業力的關係,不願去做。好了,『藥方』開給你們了,還要你們自己『抓藥、 煎服』,真能如此照做,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。」
這個真實的因果故事,讓我的心情格外的沉重。現實生活中,有多少家庭中的孩子,忤逆父母、吸毒、吃搖頭丸、上網吧夜不歸宿、早戀墮胎、未婚同居,除了教育 失誤,環境誘惑等因素外,有沒有因果在? 我們做父母的該不該反思自己? 所以,我們要發願生生世世守五戒、修十善,恪守為人的本分,不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,要知道我們在六道中頭出頭沒,輪迴生死苦海,結親結怨,始終有你該還的情、該還的債,因為你永遠也走不出天地間因果這張縝密的網,只有按佛的教誨去依教奉行,才有終得解脫的一天。
提示:《慈悲梁皇寶懺》警示所有執著於家親眷屬的凡夫們:「又復六親。一切眷屬。皆是我等三世怨根。一切怨懟。皆從親起。若無有親。亦無有怨。若能離親。 即是離怨。……推此而言。三世怨懟。實非他人。皆是我等親緣眷屬。當知眷屬。即是怨聚。豈不人人慇勤悔過。宜各至心。五體投地。」
山窮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,
戒定具足開智慧,怨親等度證菩提。
果卿
唵 嘛 呢 唄 咪 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