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故事彰显因果,才知道恶有恶报
中国文化的因果报应——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;时候一到,必然受报。”到底是不是真的?
这个纠缠几十年的故事,道出了因果实质。
读来后怕!
在纪晓岚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:
康熙年间,直隶献县(今河北献县)有一个胡姓富人。
胡某富甲一方,平时也会周济穷人,没做过什么大恶,靠一些人的吹捧被称为“胡大善人”。
在胡大善人的邻村有一个老秀才是一个教书先生,名字叫张月坪。
人不能貌相
张月坪是个老学究,认死理的人。他有一个女儿,生得国色天香、美艳绝伦。
有一天胡大善人偶然遇见老学究的女儿,惊为天人,便念念不忘。于是托媒人欲娶张老学究的女儿为妾。
张月坪品行端直,又瞧不起胡某的假仁假义,更不同意让女儿嫁去做妾。
胡某便聘请张月坪来家里教书。得知张月坪已故父母的灵柩远在辽东无法运回,胡某主动出钱资助张月坪,把父母的灵柩迁回,还送了他一块墓地。
不久,张月坪家田中出现了一具尸体,此人生前是张月坪的仇家,官府要以谋杀罪判处张月坪。
这时候,又是胡某出面,花钱买通官衙,又千方百计申辩,张月坪才得以被释放。
按理来说,根据这样的情况,胡某人有恩于张月坪,这时候再提娶其女儿为妾的事也应该差不多了。
可胡某接下来的这番“鬼”操作,令人大跌眼镜。
一次,张月坪的妻子的娘家有事,张妻带女儿回娘家小住。
张月坪独自在家照顾三个年幼的儿子。
这天夜里风高月黑,胡某指使自己的贴身家丁把张月坪的门窗从外面锁死,然后放了一把火,父子四人都化为灰烬。
天怒人怨、鬼神震怒。
张月坪妻女回家后,悲痛欲绝。
胡某装出一副哀痛的样子,帮助她们料理丧葬,此后时不时周济她们。
逐渐,母女竟对胡某产生依赖。
如果有人为自己女儿说媒,母亲必会找胡某商量,胡某当然想尽办法阻挠。
时间久了,胡某又流露出想娶张月坪女儿做妾的意思,问其母意下如何。
母亲感激胡某一直以来的照顾,再说以后还要仰仗胡某生存,就答应了。
结果女儿不愿意,她隐隐约约觉得父亲和弟弟死得蹊跷,又察觉到胡某是假善人,母亲怎么劝都不行。
直到一天夜里,父亲托梦给女儿说道:“如果你不嫁给他,我就没有办法实现保持的计划了。”
至此,女儿才答应下来,嫁给了胡某。
一年后,张女生下了一个儿子–胡维华。
胡维华出生后不久,张女就病死了。
故事的结果竟然是这样的
生在富裕之家的胡维华从小娇生惯养,骄横跋扈,常常欺负他的几个哥哥。
因为从小没有母亲,胡某总是宠惯这个小儿子。
胡维华渐渐长大,不喜欢读书,游手好闲结交了一群狐朋狗友。
渐渐地胡某的家业败得差不多了。
没有了经济来源的胡维华就以烧香拜把子为名,聚集了一帮乌合之众图谋叛乱。
他们盘踞的地方沿大城、文安的方向走,距京城有三百多里;沿青县、静海方向走,距天津有二百多里。
胡维华计划兵分两路,一路出其不意,进攻京城;一路盘踞天津,掠夺船只以备后路。
如果攻打京城得手,天津的人马就去京城会师。
反之,如果攻打京城失败,他们就逃往天津,然后从天津乘船从海上逃跑。
可惜,人算不如天算。还没起事就被告发,正当胡维华给喽啰们部署任务时,官兵来了,匪巢被团团围住。
胡维华关上庄门,领着他的虾兵蟹将负隅顽抗。
官兵们并不着急,只是围而不攻。
到了晚上,也是一个风高月黑之夜,官兵们一把大火,所有叛贼通通被剿灭,化为灰烬。
最终,因胡维华谋反,胡家连根拔起,满门抄斩。
想起当初托张月坪梦给女儿说的话——你不嫁给他,我就没有办法实现报仇的计划了!
——这才明白因果好轮回,苍天饶过谁的涵义。
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,竟然被导演了几十年,人心难测谁知道?总有天知晓。
胡某人居心叵测设计了一场陷害、杀人的大剧,最终自己家族被“连根拔起”,而张月坪为了复仇赔上女儿,自己又转世为人,这里面的方方面面,让人不可思议。
吉凶祸福萌乎心而动乎四体,其过于厚者常获福,过于薄者常近祸;心恶者,必有奇祸。
一个人如此,一个家庭如此。推而广之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呢?世界呢?可想而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