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真誠心生活

用真誠心生活

我們一定要學習用真誠心生活。真誠的反面是虛妄,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再用虛情假意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我們真能不用嗎?很難。為什麼?妄心就是虛情假意。什麼叫妄心?分別心是妄心,執著心是妄心,它不是真心,自己對自己都控制不了。所以一定要學真誠,就是老實,從哪裡開始?從對自己開始。我希望別人怎麼對我,我一定先這樣對別人,從這裡下手;我不喜歡的,我相信別人也不願意。古人教我們,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天天要反省,天天要發現自己的過失,這個很重要。

別人對我們讚歎、恭維未必是真的,別人對我們的指責、批評那不是假的,我們一定要認真反省。恭敬、讚歎,很可能是一種虛假的、不實在的,客套;指責是他對我們一定有所不滿,我們要認真反省,我什麼地方得罪了,什麼地方做錯了。要學會改過,要學會反省、自新,那對我們是很大的幫助。所以我們要感恩,特別是對指責我的人,無論是有意、無意,是善意、惡意的,統統要感恩,這些人對我們的修學會大有幫助。

諸佛菩薩之所以能成無上正等正覺,沒有別的,他就是懂得一個事實真相,《還源觀》上三種周遍的第三種,「含容空有」,知道這個事實。這句話說什麼?這句話說我們本來的心量,心量多大!含是包含,包含宇宙、包含太空;容是空納,容納萬有。佛家常講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這是我們本來的心量。為什麼現在一點點都不能夠包容?我們的苦就吃在這個地方,迷就迷在這個地方,造業也就在此地,受果報還是它。

為什麼不把心量拓開?像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他們的心量,都是包虛空容納法界的,容法界的。日常生活當中去學,工作裡面去學,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去學,這叫真修行,這叫真學佛,這樣的人當然是住正定聚。

所以發菩提心是真誠,也就是印光大師常講的誠敬,這是菩提心的體,比什麼都重要。現在難難在什麼?難在沒有榜樣,沒有一個模式,這個最困難。古時候有,古時候沒有人不孝順父母,對別人不誠不敬,對父母沒有不誠敬的。父母就是個好樣子,用對父母的那種真誠對一切眾生,菩提心他很容易就發起來。現在兒女對父母不孝了,父母也不把兒女看作兒女,看作什麼?朋友,這挺時髦的,殊不知大錯特錯,把倫常根拔掉了。倫常的根拔掉,就是社會和諧的根拔掉了,宇宙和諧的根拔掉了,你說這個罪多重。誰知道?誰能說得出?沒人!古時候人人都知道,對自己恩德最大的是父母,跟父母同等的是老師。學佛,你看淨業三福第一條「孝養父母」,第二句「奉事師長」。所以我常講佛法流通在全世界,唯獨在中國生根、茁壯、開花、結果,其他任何一個地區都比不上中國,什麼原因?中國人有孝的基礎。佛法是師道,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,沒有孝道,哪來的師道?所以佛法,尤其是大乘,在中國這兩千年,成就遠遠超過印度。這是說從前,不是說現在,現在印度沒佛法了。佛法跟中國傳統文化已經融合成一體,佛有這個度量,我們中國古大德也有這個度量,這個度量從哪來?從孝道來。中國人孝道的根紮得厚,佛法把孝道擴展到遍法界虛空界,孝道才講到究竟圓滿。

真誠心對自己,我們現在不知道對自己,用什麼樣的心對待自己,不曉得,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,「清淨平等覺」這五個字對自己。真誠對自己是清淨,真誠對自己是平等,是覺而不迷。對別人呢?對別人是慈悲,大慈大悲。這個大慈大悲包含著什麼?慈悲,慈是與眾生樂,悲是幫助眾生離苦,慈悲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。這個慈悲是真誠的慈悲、清淨的慈悲、平等的慈悲、正覺的慈悲,這叫菩提心。這個愛裡頭沒有真誠、沒有清淨、沒有平等、沒有正覺,這不是菩提心,我們用這個方法來講大家好懂。

古人講的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都不好講,什麼叫深心?古大德的註解,一般都是用好善好德,我們今天用「清淨平等覺」好懂,很具體,慈悲裡頭有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覺。這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,希望一年比一年進步,一月比一個月進步,這叫真修行。有了菩提心,在方法上一向專念,菩提心是真心,要用真心去念佛;妄心念佛不行,不相應。用真心,一向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這是非常非常的要緊。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382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