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存慈悲心,外显欢喜相

海外入口

国内入口

心存慈悲心,外显欢喜相

菩薩行般若波羅蜜,著重在這個行字,《心經》第一句也是說,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」,這個行就是今天我們講落實,把般若智慧落實在生活當中。

怎麼落實?要把佛在此地教給我們的,我們要做到,視諸眾生,面門先笑。當然後頭講存心,你要沒有心,你怎麼笑得出來。曾無嚬蹙,這句話就是從來沒有不善的態度,我們講愁眉苦臉,菩薩從來沒有這種表情。你常常看到他的,一定是歡笑、歡喜。重要!學佛從這裡開始。

怎麼知道從這裡開始?寺院庵堂都把彌勒菩薩放在大門口,那什麼意思?你要學佛,你想進佛門來,就得學這個樣子。古人有兩句話,心裡面存著慈悲心,外面顯露歡喜相,這是學佛弟子處事待人接物第一個條件。古人的話是這麼說法的,「生平等心,成喜悅相」,這兩句是讚歎彌勒菩薩的,他教導我們。所以在門口,你一進門,你先看見他,這就是佛法。

所以然者,為什麼?下面就講心態,下面講存心。「心離穢濁」,穢濁是今天講的染污,心清淨,一絲毫的染污都沒有。「諸根清淨」,諸根是眼耳鼻舌身,叫五根。心清淨,根就清淨,這根是從身講的,心清淨,身清淨。「不染離垢」,不染是從清淨來的,離是遠離,垢是什麼?五欲六塵,這外面東西。五欲,財色名食睡;六塵,色聲香味觸法。

《般若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法尚應捨」,意根對的是法,前五根對的是色相,這個法是說佛法,連佛法都要離,都不染,「何況非法」,非法就是五欲六塵。這些東西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是不能離的,那佛教離是什麼意思?心裡頭不能有,事上需要用它,心裡沒有,那在事相上就懂得適可而止,知足常樂,決定沒有貪求,決定沒有情執,這就得自在。

學佛,佛菩薩他的心地永遠是清淨平等正覺,這是佛心!佛的心就是清淨平等覺。佛的行為就是「和顏愛語,勸諭策進」這八個字,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他們的行為。他們一生所造的事業,這八個字說盡了。前面一句常懷慈忍,存心。

如果有人問什麼是佛教,你用這四句偈去答覆,圓圓滿滿,一絲毫錯誤都沒有,佛教就是「於諸有情,常懷慈忍,和顏愛語,勸諭策進」,這就是佛陀教育。

「心不瞋恚,內無恨結」,要學!要認真學,決定心裡不能有怨恨。為什麼?怨恨是煩惱,而且屬於瞋恚的煩惱,這個東西會牽引你到地獄。內是心內,沒有怨恨。結是與一切怨恨的眾生念念不忘,結是這個意思。與你喜歡的眾生也有結,那是貪戀的結;與你的冤親債主,這個結是怨恨的結,這個結要把它解開,要把它化掉,不能有這個結。結是病,是三毒的病根。

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91集